服务创造价值、存在造就未来
前几天,一南方朋友打算来西安旅游,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。我随口说道:“就大唐不夜城啊、钟楼啊、回民街啊...”
还没说完,我的话头就被同学打断:“等等,回民街?你说的是这个地方吗?”
紧接着她甩给我一张图。
我的妈!虽说咱本地人一般不会去回民街(这里特指北院门游客观光街)吃饭,但没想到的是,回民街的“恶名”,已经传到外省了吗?
回民街,真的有那么坑?
如果要问在西安城墙里,停放旅游大巴最多的地方在哪儿,老西安人一定会脱口而出:“这还用想,肯定西华门啊!”
无论是否节假日,只要来到西华门与北院门的交汇处,你就成功打入了游客的队伍。
数十只导游小旗子在空中挥舞,指引着成群的游客涌入北院门。而大多数外地人口中的回民街,正是北院门。
到了旅游旺季,北院门的人流密集程度,会让人忍不住怀疑开放二胎政策到底对不对。
拼命往里挤,却只能看到人头,想尝一口老西安风味,最后却挥舞着轰炸大鱿鱼四顾茫然。
所以回民街,真的有网传的那么难吃吗?
作为一个西安人,现在我就情真意切地告诉你,真!的!有!
回民街三大怪
第 一 怪外地食物当特产按理说,北院门冠着“回坊风情文化街”的名头,卖的东西也应该和回坊沾点边儿吧。
然而,有一种食物叫景区小吃,无论你到了全国各地的哪个景区,它都会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你。
甭管轰炸大鱿鱼是否属于回坊美食,也甭管西安不靠海哪来的鱿鱼特产,回民街依然躲不掉轰炸大鱿鱼的“狂轰乱炸”。
当一个个裹着厚重调料的鱿鱼摆在众人面前时,谁也无法抵挡它的诱惑。
甚至还有人在它的基础上,又创新出了轰炸大鸡排和轰炸大螃蟹,可能是这样串起来比较有食欲?
红柳烤肉就厉害了,不深究的话,你甚至以为这就是正儿八经的回坊美食了。
大块羊肉被串在手指粗的木签上,在炉子上翻滚,滋滋作响冒着油光,就连我这个本地人看到了都食欲大开。
然而等真吃到嘴里,肉质干柴就算了吧,羊膻味还会冲得人一个趔趄。
同样的景区小吃还有传说中的旋风薯塔、脆皮热狗、油炸臭豆腐和章鱼小丸子。
东西好吃不好吃暂且不论,就怕游客走完一整条街后,摸着刚刚塞满的胃怀疑人生:
“为啥我大老远跑过来,还要吃老家小吃街上的东西?”
著名“吃家”唐鲁孙先生说过一句话:“管他做得好不好,你也做我也做,非大家一齐做垮了才能罢手。”
这句话用来形容网红美食再恰当不过了,啥火就卖什么,在回民街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一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带火了甑糕和泾阳茯茶,于是回民街就有了卖甑糕的小摊子,上书“周莹最爱吃的甑糕”。
毛笔酥、癞皮狗蛋糕在抖音刷屏,生意人有的是头脑,在原版的基础上,毛笔酥的笔头换成了五颜六色的,就连癞皮狗蛋糕也多了个泰迪狗新朋友。
不提这劣质的做工,我们在两三家不同的店看到了同样包装的毛笔酥和癞皮狗,这样批量生产的三无甜品,真的能吃吗?
芝士榴莲饼凭着它强大的拉丝功能和独特的气味,也着实在抖音上火了一把。不过刷屏过后,店里却没什么生意了。
就连之前火了小半年的土耳其冰淇淋,也在北院门不见踪影。
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,北院门的老店赫然变成了“回坊小吃买手店”,意思就是你吃啥它卖啥。
这边挂着百年老店的木质招牌,牛羊肉泡馍腊牛肉夹馍,没毛病。
再往边上一瞅,花里胡哨的景区小吃招牌,在亮着霓虹灯招摇。
同一个摊位,老北京爆肚、石榴汁、辣条,全部齐活儿,混搭到了一种境界。
铁板鱿鱼和红柳烤肉更像是一对亲兄弟般形影不离,店门口卖个小吃,店里卖泡馍油泼面臊子面,没毛病。
更魔幻的是,这里居然还开了个中俄商品城,占地面积不小,专卖俄罗斯进口产品...
总有心大的朋友,用一句“来都来了”,然后在北院门吃个肚饱,把这一页糊弄过去。
要我说,来都来了,咱怎么就不能多走两步,去洒金桥、大皮院、西羊市...尝尝真正的回坊美味呢?
是东南亚甑糕不甜?
盛志望麻酱酿皮不香?
还是定家小酥肉不软?
西安人眼中的回民街,可不止游客扎堆的北院门这一条,而是从北大街到洒金桥的一整片区域啊!
|几年前流传的回坊美食地图|
我现在只有一个卑微的小愿望,就是盼望着有一天,聚集游客最多的北院门,能够不再如此商业化。
毕竟,游客来西安的回民街逛一圈,买条杭州丝绸带回家,这操作有点迷惑的。
想看回民街美食的,点这里: